广东省揭阳空港经济区地都镇南陇社区邹堂郑氏介绍
明朝嘉靖年间,揭阳县地美都邹堂村出了一名才子,姓郑名曼,字世穆,嘉靖廿五年(公元1546)他中了举人,十年后又中二甲八十二名进士,授兵部主事,历任兵部武选员外郎,迁车驾郎中,补职方司郎中。隆庆初升大名归德知府、调贵州按察使司提学副使、山西提学使、四川按察使,再升广西布政使司右布政使、贵州左布政使。郑布政为官廿多年,享有贤臣之称,一生勤政爱民,能为人民做好事,在任所和故乡中流传下许多轶事趣闻。 都说宋元时候,在粤东桑浦山东南樵东山麓,有个山村,住着邹、黄、程、林、杜、郑十多姓村民。到了明朝时候,邹郑成了主姓,这个村庄名叫邹堂,它的由来是,传说元末明初,农民起义军领袖陈友谅因不听军师何野云之计谋,在鄱阳湖一战失利,何野云南逃湖广,不愿事于朱元璋。何野云一日来到桑浦山樵东山上,见到山边一村前面田野广阔,海水茫茫,感叹道:“高山苍郁当靠背,流水缭绕为过堂,真好一个邹氏面堂也。”山上高士这一赞言被村前的邹氏员外听到,后来把村名定为“邹堂”,后面樵东山改为邹堂山。
自从邹员外定了村名之后,可惜他的后代多为不肖之子,自视族大人多,不时欺凌程、黄等小姓之人,时常发生争端打斗,故很不得民心。而这郑族房老就不同,自祖上都巡公卜地于此之后,子孙藩延,郑员外为人仁慈忠厚,和谒可亲,多行善事,每逢荒年曝月乐于周济穷人。每见邹氏欺负他姓人时,多为调解,因而很深得乡民爱戴。不久邹氏落泊日衰,而郑族日益昌盛,成了邹堂主姓。
郑族中有一户人家叫郑鸿,祖上也殷熟人家,住于乌门顶一落院子,坐西朝东,称为单背剑,一厅二房,又称独臂抛狮。传到郑鸿时已是家境贫寒,只靠公父遗下的几亩山地耕作,勉强度日。郑鸿夫妻勤劳仁慈,邻里和睦,相敬如宾。只有一件不顺心之事,就是夫妻三十出头尚未有子嗣,倒是一块心病。
郑鸿屋后不远山麓有块奇石,三石相叠,状如金块,民间称之为“三叠金”石。石下有一山洞,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住了一位高人,他从不向附近乡民求食,每天早上只要在三叠金石前念上一阵子,石上就落下一些小片来,取回洞中便是当天的口食,人称他为仙人,这洞就被称为“隐仙洞”。他每天总爱在洞前石上摆上棋子,与人对弈。
有一天风清月明,黄昏,从西北走来一位高人与其对弈。再说郑鸿要去山后田园放田水,从二位高人对弈不远地方经过,听见弈者对说:“老弟,快举只走步吧,今夜不宜弈得太晚,否则会耽误了文曲星君下降江边鸟之家啊!”白胡须老者说。“啊!不是你老提醒,吾差点忘了。”“将!”这时白须老者举只走步,“呀!你乘吾不备,车炮齐攻,真是妙着,拜服!拜服!”此时郑鸿向说话地方望去,只见二位老者收了棋只向东南而去,郑鸿也不在意,向西北山沟灌田水去了。当晚,郑鸿回到家里,妻子在床上低吟,母亲坐在床沿。郑母见儿子进屋,马上吩咐去请收生婆。郑鸿听说妻子要产育,遵照母亲的话去请收生婆。不一会郑鸿带收生婆进屋,闻到一股从未有过的香味,妻子大呼肚痛,知道已经要临盆了,郑鸿离开产房而去。郑氏临盆之时朦胧间,满屋祥光,有一仙人走近床前说:“本仙奉旨,特送天上文曲星君前来,望夫人好生抚养。”郑氏正要开口问话,仙人忽然不见,而婴儿坠地,只听收生婆说:“恭喜夫人,产下的是位公子。”门外郑鸿之母亲进屋,走近床前一眼望见果真是个男孙,无限欣喜,立即到外间告诉儿子郑鸿。当晚,收生婆走后,郑妻把产子之时所见奇景告诉丈夫,郑鸿听后暗暗称奇,也把昨间在隐仙洞前听到的话告诉妻子,二人将信将疑,细想仙人之言,无限高兴,给儿子取名郑文。郑文出生之后,屡逢荒年曝月,田园失收;幸得郑家有几亩山地,种些果蔬,勉强度日。小郑文长到七八岁便日间到田地帮爹爹巡田放水,夜间同爹爹上鸡笼山山寮管作物。
有一晚上,小郑文给爹爹送饭莱,忘记带上灯火,爹爹回家取灯油,留儿子在草寮里。小郑文不一会便熟睡过去。
回头再说,这鸡笼山地处二乡交界;西南土地是邹堂的,东南却是蛇西乡的。在邹家山寮对面山上也有一草寮,是西林老忠的。当晚星稀月朦,林老忠独自坐在草寮内吸烟,忽然眼前一亮,抬头朝西边望去,一片亮光,细看之下唤声:“不好!郑兄草寮起火。”他马上起身手提水桶向前奔去,当走近草寮时,不见火光,只有黑乎乎一个草寮。林老忠心中好些奇怪,进入草寮一看,只见一个七八岁孩子在熟睡,退了出来。回到自己草寮,当转身再望郑家草寮时,又见一派毫光,不象火光。等下郑鸿来了,交谈之下,寮中小孩正是他的儿子。林老忠心想:“此子今后定非常人。”后来,林老忠有意接近郑鸿,心中萌发了一个念头,有意将女儿与郑子定下婚姻。
第二天林老忠回家把此事同老伴商议之后,托人同郑家商议,郑鸿夫妻二人也自赞成,郑林二家结下儿女姻亲。
林老忠把女儿与郑子结亲之后,悄悄把草寮发光之事告诉郑鸿,彼此小心培养郑文。可是郑家清贫,乏资让儿子出外求学,幸好郑妻在母家时跟兄弟学得几句潮州歌册,闲暇时教给小郑文。有一天,小郑文路过后山,闻得三叠金洞附近似有读书之声,小郑文寻踪而至,见有一个白须老人在石上坐,刚要转身离开,老人开口叫住:“童子过来,为师教你读书。”小郑文不敢有违,到石上坐于老人前面。白须老人从怀里取出一书教郑文念上几遍,似懂非懂,不觉疲倦打起盹来。朦胧间,仙洞有人叫他,他便进去。原来是老人教他念书,他也很听话的跟着学。一觉醒来,书还在手中,此时细看书中内容,全部能懂。
从此,这大石成了小郑文读书的好去处,一来到此便忘记回家吃饭,在他出仕后,乡人把此石呼为“忘归台”石。
二三年后,小郑文学业大进,琴棋书画也都通晓,十三岁时,经人介绍前往内桑浦山中离书院拜行人司正薛侃为师,认真研读书史,后来又到府城学府求学。十七岁那年上省赴试中了举人,中举人之后两科考不上进士,亲人给他求卦指明,“文”字太弱,要想进士,在文字上加个日头,下科便可望中,于是族长给文字加上一日成了“曰”字。郑旻又上京赴考,中了进士,金榜题名,官拜兵部主事。 第二年回家与林小姐完婚,结成美满姻缘。不久回京,皇帝委任修缮三殿工程重任。这三殿工程是一件肥缺可又是关系重大,弄不好皇帝不如意是会招来杀身之祸的。怎么会落在郑旻身上呢。
原来朝中内阁首相严嵩,权把朝纲,排斥异已,广招党羽,看到郑旻是个人才,又且初登仕途,正是拉拢的对象。而郑旻生性刚直,只敬服海瑞,而痛恨奸窄之人。严嵩几次派人拉拢他,都不成功,可是想了一个鬼计,推荐去为皇帝修缮工程,一有不妥处,就好在皇帝跟前进谗言,打击郑旻.郑旻和海瑞倒也识破了严嵩的阴谋,郑旻接受三殿工程修缮任务后工作细致,认真施工,善解朕意,得到嘉靖皇帝的欢心和奖赏,从兵部主事提升为车骑郎中。
不久出任大名知府,郑旻上任后,勤政爱民,拒收贿赂。这大名府地近京城,物产丰富,地方富饶,但上任之后郑发觉民怨沸腾,这是什么原因呢?他马上组织调查、暗访,发现是官府的苛捐杂税严重,前任官府巧立名目以各种借口向人民摊派,从中牟利,大发横财。其中一项收取“马地银”,这马地银是以前朝庭对大名百姓收取,为官府养马土地征收费,可是后来这笔款已经按照民众人口分别负担了,然而历任官府强占百姓土地,而这项“马地银”还是照收不误,百姓有苦难言,无法申诉。郑旻经过调查之后,上书皇上,建议取消此役,减轻人民负担,得到皇上批准。在大名地方辖免了这项不合理的赋役,当地百姓称他为“郑青天”。
由于郑旻勤政爱民,得到了嘉靖皇帝的信任,不但加官,还给假省亲。郑旻在省亲前得知乡亲们要扩建祖祠,当时京城附近烧砖业很发达,青红砖质量又好,郑旻打算从京城外购买一批青红砖运回家乡。一共雇了十三条大船,装了青红砖,准备南下潮州。
郑旻要派船搬运货物南下的消息被严世藩的妹婿赵文华知道,赵密告严世藩。严世藩心想,郑旻前些时候主持三殿工程的修缮工作,一定得了许多好处,这次省亲一共雇了十三条大船一定是装了钱物运回家中,立即报知其父严嵩,严嵩听后笑得合不上口,连声说:“郑闽子总算落在我的手里了。”当晚严嵩密奏嘉靖皇帝:“闽子郑旻在修缮三殿工程和大名知府任上肆意搜括京城金库和民财,乘回家省亲机会要偷运回家去,请吾主圣裁。”皇上听后说:“果有此事,卿家何以得知?”“吾儿世藩,女婿赵文华已探得明白,今天在大江之上停着十三条大船,装得沉甸甸的,说是郑旻之货物,要运往江南家乡”“郑旻大胆,贤卿,你口传朕意,命他暂慢南下省亲。”“臣领旨!”严嵩得了皇上口谕之后回到家中,立即吩咐赵文华前往郑府通知郑旻明天不得回乡省亲,面见君王另有事宜。 再说郑旻晚上得知消息后,心中怀疑,皇上阻止自己省亲,其中定有缘故。又从手下人口中得知,这二天来严世藩,赵文华都曾到江边察看江心大船,莫非奸臣抖鬼,有事要陷害自己。想到此处,寅夜拜访海大人。
郑旻过海府之后,把皇上给假省亲,自己在附近买了几船砖块回家修建祖祠,白天赵文华沿江察看,今晚皇上传下口谕要自己暂慢回家的事对海瑞说出并提出定是奸臣又生风波的看法。
海大人听后略一思索,对郑旻说:“郑知府,这倒是一次整治老贼严嵩的好机会。”对郑曼附耳说出了整治严嵩的妙计。郑旻听后,二人相视而笑,拜别海大人回自家府第。第二天,皇上临朝,赵文华、严世藩奏上连名揭发大名知府郑旻私开府库,偷走金银,装满十三条大船准备运回老家的奏章。皇上看后大怒:“郑旻,你岂知罪!”
郑旻出班伏地奏道:“启奏吾主,微臣不敢妄为,伏望圣裁。”话音刚落,严嵩争着上前奏道:“臣严嵩奏知吾主,臣曾闻说郑旻在主办三殿工程之时,我曾听人说他受贿,如今知府任职又有盗金之事,伏望吾主一同究治,以警效尤。” 郑旻奏自己并无受贿、盗金情事。一方奏说盗金犯科,一方又说并无作奸之事。相持不下。这时激怒了监察御史海瑞,他上前奏说:“吾主在上,微臣以为,赵文华、严嵩既然断定郑知府河中大船尽装金银,何不派员查验。不过彼此要立一赌状。”
“海卿奏说甚是有理,未知何以立状?” “臣以为,吾主下旨委派大臣监护,开船查验,若郑知府船中果是金银,立斩不赦;若严相国所奏有谬,则用金银填满所开之船,这些银两,国库和严家各付一半,望主圣裁!”言毕,皇上尚未开口,严嵩一心只想扳倒郑旻,立即大叫:“此赌甚妙!”皇上此时也顺口说:“就依海卿所言。”于是下旨海瑞、杨继盛、徐阶、仇銮、严世藩一同督办此案。
下午督办人员来到江边,见江中大船沉甸甸地。仇銮、严世藩满以为船中装着金银无疑。马上命人役上船查验,先从中间一条大船查来。民夫下船挑起了一担担青红砖来,直至全船搬完,未有发现一点金帛,吓得仇銮、世藩脸上一阵紫一阵白。可是还不死心,又命人再查首末二船,同样都是青红砖块。严、仇二人吓得半死。这边海大人、徐阶还要命人查验其余船只。就在此时,人报圣旨到,停止再查。
你道为何皇上要来阻止,原来严世藩奸滑,把查不到金银尽是砖块的事报知父亲和皇上。他们怕再查下去,又是砖块,国库哪来这么多银子填船,因而下旨停止查验。督办人员上朝复旨。
督办人员来到皇上跟前,徐阶把查船结果启奏皇上。皇上听后询问海瑞、仇銮,如何处理此案。海瑞出班奏道:“吾主在上,自占君无戏言,如今开了船,查了仓,已知道郑知府并无盗金行为,而严相国则有诬告大臣之罪,望主上按赌状处理,以安臣心。”在场的徐阶、杨继盛、仇銮也都知道此次严家于理有亏,都一致上前奏道:“臣等赞同海大人之见。”嘉靖帝此时已欲坦护严家也觉不妥,正在骑虎难下之际,只见郑知府出班奏道:“吾主在上,臣蒙恩赐,奉旨省亲之前,乡人报说,家乡要修祖祠,臣观城外青红砖色美质优,故此顺便购买一些回家,也可给乡人大开眼界,见识见识这皇城建筑材料。不想严世藩大人节外生枝,诬害于臣,幸得吾主圣明,验明真相。今既洗刷臣冤,臣心足矣,岂敢图金银填满大船之奢望?!愿吾主把严家填船金银运往江浙救济灾民,使彼百姓沾毓皇恩,得以生存。”嘉靖帝听罢,龙心大悦,顺水推舟:“郑卿所奏,朕当准之。”即刻下旨,命严、赵二家拜谢郑卿。郑旻明天回家省亲,严家付出银子二万两交付海瑞、徐阶二卿前往江浙救灾。另付三千两银子以壮郑知府行色,严相国为郑氏祖祠扶庚,选定天井出水口。
第二天,郑知府奉旨省亲,海、徐二大人带上皇上旨意,前往救灾。严家害人终害己,成了皇城附近臣民之笑谈。话分两头,就在严嵩奏请皇上搜查郑旻大船之时,还奏请皇上派钦差察查郑府的祖居,企图从中找出郑知府落款的把柄。正如民间所说:“嘉靖严嵩同条魂。”严嵩说的皇上件件照办。在派人查船之时另派钦差前往揭阳邹堂察访,如若郑家有鱼肉百姓或其他越轨行为,立即究治。 当钦差来到邹堂借问郑府之时,无人认识,也没有人知道郑旻在京做了知府。当钦差进入郑家,只见到郑母还在织练,郑鸿在后山菜园里取菜。住的是一座破旧的一厅二房小抛狮,家中阵设简陋,又没呼奴使婢,连喝的茶水也是本地的“鸟嘴茶”。到此,钦差才知道郑旻家中贫寒,更谈不上鱼肉百姓,当天晚上便回潮州府,第二天回京复旨去了。
嘉靖皇帝从前日查船和近日听了钦差汇报情况之后,大赞郑旻为官清正,亲赐御签一支,盘龙玉杯一对,教郑旻在修建祖祠中便宜行事。
郑旻奉旨省亲,又得御签、玉杯,确是一件荣耀之事,亲朋好友都前来贺喜。郑知府在与乡亲谈话中了解到大家希望大量征用土地扩建祖祠和府第。当客人走后,他与父母亲交谈起来,他爹认为乡亲们的意见是对的,扩建祖祠和建府是必要的。可是郑知府想:自己在外为官多年,还没给家乡人办件好事,今日回来就要征集土地,这不是自己以仗官威,干下损人利己的事么,万万使不得。于是连夜派人把御签丢进榕江出海口,打消了征用土地扩建祖祠的念头。
第二天,当夜命人去榕江出海口丢下的御签随潮水漂上榕江中的青屿狮山边的狮喉地方,可是退潮时退回浔洄山西北的石盘礁地方。
传说,郑知府命人丢下的御签随潮水流出七洲洋,水族把这件事告知东海龙王,龙王奏上玉上皇帝。再说这玉上皇帝正因为江浙灾民得到郑知府奏请嘉靖帝赐金银二万两前往赈灾,万民得以生存,感动了天上玉上皇帝,正要寻一机会福荫郑家。这时一闻海龙王奏知御签之事,遂令龙王派上虾兵蟹将驱使十五万牡蛎姑娘随御签入榕江,寄生于石盘礁至青屿狮喉江中,使附近郑族乡民能从江中捞捕大量虾蟹和牡蛎。由于御签的缘故,在这十五公里的榕江中,榕江西南岸的潮阳不敢到江中捞捕水产,历代成为邹堂郑族乡民的封江。往后,郑族子孙移居江边的钱岗村居住,擅长捞捕江中牡蛎,因牡蛎别名叫蚝,故附近称为“钱岗蚝”。 不久,郑旻调任归德府知府。这归德府地处河南重镇,本来地方富饶,可是由于贵族和地方豪强掠夺,吞并土地,农民流离失所,加之黄河淮河时常泛滥,流民无数,因而民变不穷,盗匪蜂起。明成化年间发生于华西人刘通、尹天风、石龙组织流民起义;正德时的齐彦名、杨虎、刘惠农民起义;嘉靖帝中叶时柘城人师尚诏领导的农民起义“攻归德,放狱囚,夺粮库,拥众数万……三省震动。”这些农民起义虽被官府剿灭,其后代及部属也遭追缉,他们走投无路,有的流落山林,成了盗匪。如师尚诏后代师豹及其部属近百人活动于商丘山中,抢掠行人客商财物或是扣留囚禁山洞以为人质劫索钱财。还不时勾结江淮水寇抢劫过往船只财物。在郑旻前几任的知府,有的因贪财受贿,攻守同盟;有的摄于盗匪势强无法征剿。郑旻到任后,采取了三条得力措施,根治水陆匪患。
郑旻第一步是进行深入调查了解,摸清府县官吏中谁与匪患有关,他身为知府,还经常带亲随到下属县治了解民情。考绩属员的政绩,社会关系。
有一次他了解到商丘附近三个县治中有县衙官员和狱吏与当地豪绅盗匪有勾结,他不声张,先从县治中物色心腹,层层深入调查、备案,以备将来一网打尽。
第二步,立威树德于民。从深入调查中,他掌握了各地租税赋役,民情风俗,哪些是朝廷征用,哪些是地方苛捐杂税。对于朝廷征用的,府县能支付的尽量在府县支付,减轻农民的负担;对于这些措施府县执行不力的要追究责任,有阻碍者一律严办,因此得到人民的爱戴。
郑太守在施行仁政于民之后,在府县中设立哨探。选拔一些有武功,有胆识之人为哨探,公开身份是协助地方维持治安,暗中通过各条线索明查暗访当地匪患的活动情况以及官员与这些匪患的联系。
通过上面措施摸清江淮地方山林匪患的活动地点、人数。头目姓名、为害情况。然后恩威并施,开展政治攻势,在盗匪出没地方,增设官军,控制各路山道关隘、渡口,然后双管齐下:一方面看准对象,例如师豹占住商丘山的人都是义军后代,以前官府一味征剿,不给予生活出路,是属“官迫民反”的。师豹有正义感,虽占据山林,但从不滥杀无辜。郑知府通过招安委用他为探长,其部属解散回家耕作,少部分人留下为士兵。而对那些杀人越货、奸谣抢掠,人民憎恨的,采取迅雷不及掩耳行动迫使他们就范,违捕归案,清除了惯匪李侯雄一伙。就这样,使明季嘉靖后期民变、盗匪得到平息,确保了归德人民的安居乐业。
由于郑旻把归务治理得吏治清明,民风淳正,“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有有司申报朝廷,嘉靖帝十分赏识,提升他为贵州提学使。不久又调四川省按察使。 郑旻调任四川按察使,这四川有“天府之国”之称,道路崎岖,丛山峻岭,盗贼出没频繁,故入川时带得一班将校随行。一路上晓行夜宿,饥餐渴饮,不觉来到苍溪地面。只见山道险峻,岩石陡峭,山高林茂,古木参天,烟雾茫茫。当队伍行到山口时,从山坳里传出一阵女子呼救声音。郑按察派随行将校吴奇上前去看一看,是何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强抢民女。
吴奇走上山头望了一望,只见三个穿黑衣之人围着三个白衣女子,正拉扯在一起。吴奇马上报告按察,按察一听,非常气恼,命令吴奇带上十几个兵士上前捉捕黑衣人。吴奇等人转过山口,上前与黑衣人恶斗,终于把这伙暴徒制服,交给郑按察处理。郑按察把白衣女子放回家,当场拷问黑衣人,原来这些人是苍溪山山寇,经常在这一方抢劫商贾钱物,强奸过往民女。郑按察吩咐吴奇把这些人送到县衙究治,其余人等继续赶路,取道省城。
郑按察赴任不久,经常有民女送来一种青果,色青蒂软,皮薄肉厚,清甜多汁,十分可口,询问之下,这是苍溪雪梨。
第二年郑按察告假回家省亲,刚好又是雪梨上市之时,正想命人去购买几担回家乡赠送亲朋好友。不想第二天一早有十多个白衣姑娘送来几担雪梨,郑按察正向他们道谢称赞来得及时,可是一转身几个姑娘不见了,在场的人好些奇怪。 原来这十几个白衣女子,正是郑按察上任时经过苍溪山口所救女子之姐妹,她们是这里的梨花仙子。她们得知郑按察要省亲时,特地送来这些梨子,然后化阵清风南下,直奔潮州府地美都邹堂而来。
正当郑按察回家来,母亲就给他讲述昨夜遇到的奇事。“昨晚刚入睡时,朦胧间,满屋清香,门口走进一群仙子,其中一人托着一个仙果,到床前说:老夫人,你家好人自有好报,请您尝尝仙果。说完,定要我吃,我咬了一口,觉得酥甜可口,清心沁脾。正要向她问明仙果叫何名字,她说了声‘郑子梨’,就忽然不见了,今天果是你来了,真的是郑子来了”。郑旻听母亲此一说,好些奇怪,也转想起前夜白衣姑娘送果之事,自己临行也带了几个雪梨,叫人取来给母亲尝一尝。母亲吃后,大叫奇怪,正好与夜来吃的一样,随口叫了声“郑子梨”。郑旻听后若有所思也顺口说“郑子梨,好,就叫郑子梨吧。”于是老夫人吃了郑子梨之后,梨核子第二年在邹堂的土地发芽生长,嫁接,开花结果,开始乡民们管它叫“郑子梨”,后来乡民们觉得名字不雅,有失尊重郑旻公,就以此果色青皮薄,改称“青皮梨”,外地人则称“邹堂青皮梨”。过了几年,郑旻直做到贵州布政使,其妻林氏夫人没有随夫赴任,仍然住在邹堂乌门顶。却说在邹堂村东北鸡笼山下,有条山坑,山坑东面是西地界,坑的西边就是邹堂郑族的。这个地方也就是郑旻儿时寮中发毫光之地。这条山坑东北边有个鸡笼山,这鸡笼山有风趣的民间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这座山朝南山麓绿树和杂草相间地方,是这鸡笼山的鸡笼门。有人每于晚上总可以看到发出一阵毫光,滚动着几十个大小不等的光球,分布在山坡,一下子光球消失,可以看到一只大母鸡带一群小鸡在山坡寻食。要是人们走近鸡群,什么也没有了。人们传说,这群鸡是金鸡,是从鸡笼山的鸡笼门出来的,要是穷人得到它,就可以发财致富;富人得到它只是招灾、破财害命。在这鸡笼山的东西,有条蜿蜒曲折的山龙,形似蜈蚣,人们管叫他“蜈蚣山”。这条山龙是蜈蚣精变来的,他伺机要吃鸡笼山里的金鸡仔。有一天,鸡笼门开起,一只小鸡先飞了出来,蜈蚣精身体前跃,张口就要去咬小金鸡,刚好母鸡也出笼门,伸长勃子“咯!”的一声,对蜈蚣头就是一口,把蜈蚣精啄死了。蜈蚣精死后变成这座山,它的血水向山下流去,成了红涂水,对周围田地很不利。再说这金鸡母啄死蜈蚣精时也流下一滴口水,流向山下,成了一道清泉,正好灌溉着山下的田地。这蜈蚣精血水流下的地是西林家地;金鸡母流下的清泉下边的田地是邹堂郑族的地。
自从 西林小姐与邹堂郑旻结亲之后, 西林家房老很想通过林小姐帮助,把西边清泉行上林家地灌溉。在一次林小姐回娘家时,房老向她提出了这个要求,她也答应尽力帮助。
这时郑旻已是贵州布政使,林小姐写了一封信并作了幅画,没有对丈夫直接提出要求的事,只是作这样一幅画:鸡笼山下一道没水的深坑,坑东面山边流着红涂水,这些稻禾枯黄,西边山下有清流灌田使田园一片青绿。在信中问丈夫,如何解救东边禾苗。此时郑布政正在贵州主持开凿黔北思南府直达川南的运河,对于兴修水利最是内行,他看了夫人书信后,立即回书,教夫人命人把西边清泉引向东边去灌溉田园,挽救东边枯黄的禾苗。郑夫人得到回书后,命婢女拿去给公爹看,公爹郑鸿看了儿子来书,领会了书中大意。可细思起来,儿子远在千里之外,怎么知道鸡笼山下田园情况,其中必有缘故,必定有人通报林家田地晒死情况,可是对儿媳又不好明显盘问。暗地里叫来媳妇贴身侍婢,了解之下才知道儿媳修书画图之事,可也佩服媳妇为改造林家田地之用心良苦,真是聪明贤慧。于是郑鸿公有意成全媳妇之举。
第二天,郑鸿公一边召集房老把儿子改水意见说出,得到大家一致赞成。一边请来林亲家把邹堂房老让清泉给 西灌田之事。林翁回 西后向林氏房老说知,全村人欢天喜地。组织精壮男子数百人上山开沟引水,把邹堂这边的清泉引向西边灌溉林家田地。从此,两边田园都长得青绿,岁岁丰收。西乡民为了报答邹堂人让水美举,称这道清泉为“姑娘水”。从此二村人民更加团结,互相帮助成了睦邻。郑旻公为官清正,爱民如子;办事刚柔相济,治理辖下恩威并施,名望日高。他自嘉靖中期出任,历经隆庆,万历三朝,为官廿余年,从兵部主事的六品官升至贵州布政使已是一名二品大员了。可惜他勤政爱民,在贵州大力兴修水利,辛劳过度,思南至川南运河未修成,他便死于任所。当贵州来报恶讯时,长子郑育渐立即与母亲林氏一同前往扶柩归葬于潮安归湖黄蜂采花山。据传邹堂扶来之灵柩不是真身,乃是衣冠灵柩。原来,贵州布政二夫人高氏,为使郑布政灵柩留在那边。高氏府内总管为她想了一计,把祭奠郑布政的灵堂设在一座三厅串祠堂,前厅中厅各停一个灵柩,后厅正中设下灵位,把布政公真身灵柩停在中厅,前厅停放是一个衣冠灵柩。然后派人到潮州报丧。不久,高夫人接到报讯,林夫人及大公子育渐一众已到,她带着幼子育雄前去迎接,把亲人们引进布政公灵堂。 再说这林氏夫人,孝子郑育渐等闻报之后已十分悲痛,加之路途跋涉,当进入灵堂前厅一见灵柩时,一下子伏在灵柩之上,放声大哭。高夫人见林夫人与大公子在前厅大哭,她马上拉上幼子郑育雄往中厅伏在灵柩上也大声痛哭。不知内情的人认为高夫人母子因无法挤上前厅的灵柩前,只好走到中厅痛哭。可是知道内情的人知道正是管家利用潮州亲人因爱见亲人心切,定会一进门见到前厅灵柩就会伏棺而哭,而高二夫人与幼子往中厅哭灵也是理所当然的。前中厅哭灵一阵子之后,管家即命人起棺。这起棺形式当然是高夫人这一边,当即把中厅灵柩扛上山去埋葬,而前厅的灵柩因为路途遥远当然是第二天才运走。就这样,真身灵柩埋在贵州省山地,而潮州黄蜂采花的埋葬的是一座衣冠冢。邹堂,一个古朴的乡村,位于揭东县地都镇,背倚桑浦山,面朝榕江水,206国道贯穿而过,这里又是潮汕三市的交界处,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邹堂乡创于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现在的邹堂乡其实包含乌美、枫美、南陇、钱后、仙埔等自然村,这里古有睡狮地之称,村庄后面的山峰故称邹堂山,其山峦蜿蜒,宛若一条长龙起伏飞舞,所以这一地带又合称“邹堂龙”,乡人常说这“龙”长达十几公里,确是如此,南陇与乌美两村相距足有十公里以上。邹堂山上树木繁茂,幽草自生,奇石嶙峋,鸟常啭虫长鸣,四时山泉潺潺、流水叮咚,其中最有名的是龙坑山泉。每当初春之际,山上雪白的梨花散发出阵阵浓香……山上最有趣的莫过于“龙船石”了,远看“龙船石”伏在山腰间,在绿树衬托下显得惟妙惟肖的,宛如江心龙舟争上游,龙船石块大的高达十几米,总让游人爬之心惊肉跳,然而在惊险的游玩中你不得不叹乎斯景之神奇与伟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果问邹堂乡最值得骄傲的是什么?我想得首推“郑氏祖祠”与“科第世家”石牌坊,邹堂郑氏祖祠俗称“始祖祠”,位于邹堂里面的乌美村,于明朝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建成,是邹堂郑氏之11世祖郑旻告假回乡修建祖祠时所建的。郑旻是明嘉靖丙辰年(1556年)进士,授官兵部主事,曾任贵州布政司、四川按察等职,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有口皆碑。其祖祠几经焚毁再建再重修,如今依然屹立在邹堂山下,古风依旧。“科第世家”石牌坊坐落在祠外,为二层式石基的三门四柱全石结构,高约5米,宽约7米;此乃郑旻的五世孙郑其崇中举之后归故里修祠所立,这石牌坊见证了邹堂郑氏一族的荣耀与辉煌,自郑旻首中进士之后,五世之中就有四代科甲,确实不得不令人称赞。据说邹堂乡曾产生了1名进士、5名举人、40名贡生,乡间多处可见到“明经第”的古宅。 郑氏祖祠和“科第世家”石牌坊浑然自成一体,独树一格,更是邹堂乡的文化象征,激励着邹堂人崇文向学,孜孜不倦求知。清康雍年间邹堂乡沙池尾出了一个秀才郑文海,字明若,乡人称之为秀才公,郑文海于1737年倡开溪筑长堤,将几千亩咸田改造成良田,其功绩载入史册,颇见辉煌。目前位于枫美村境内沙池尾的“纯笃公祠”及郑文海读书处——“德邻居书斋”、郑文海故居——“栏杆厅”古居民建筑群结构尚完好,列为揭阳市文物保护单位。邹堂自古以来人文蔚茂,俊贤迭出,文风犹盛,这可以说是一脉相承。 走进邹堂乡,体味淳朴的乡土风情,最闻名遐迩的当然是他们的招牌特产——邹堂青皮梨了,邹堂青皮梨形如苹果,松脆甘甜,相传其先贤郑旻从四川移植苍溪雪梨于邹堂郑氏祖祠后山坡,开始时皆称郑子梨,后因郑子梨名字不雅,有损乡誉,所以观其色泽青苍而改称为青皮梨,后来经过大量繁殖栽培而遍布邹堂龙所属山地,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了。但是,目前随着外地水果大量涌入,以及村民改行换业,邹堂青皮梨的种植规模远不如前了,仅有的梨果通常也不直接销售,而是经过加工制成梨脯,所以“邹堂梨脯”至今还依然保留着特产的美誉。其实邹堂梨脯早在清代末年,因治疗好不少暹罗(泰国)热病患者,而被侨人称之为“唐山土羚羊”,可见是名不虚传的。 邹堂,这一个美丽的名字绝非偶然,邹是古儒学家孟子的生身之地,鲁是儒家创始人孔子的生身之地,而潮汕素有“海滨邹鲁”之美誉,更有唐朝诗人李峤其诗《经》曰:“汉室鸿儒盛,邹堂大义明。五千道德阐,三百礼仪成。青紫方拾芥,黄金徒满籝.谁知怀逸辩,重席冠群英。”我猜测斯乡名之涵意正是:子孙后代深明大义地传承邹鲁之风、发扬邹鲁之风。已故教育家启功先生赠给邹堂学校的对联“人世芬芳桃李遍;海滨邹鲁俊贤多”镌刻于学校内石碑处,这无疑是邹堂乡的一个真实写照。 沧海桑田几变迁,物换星移数度春。勤劳朴实的邹堂人,遵循祖训,持家有道。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细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邹堂乡已呈现出崭新的面貌。每当登临邹堂山俯瞰,但见旧屋平房多俨然,新楼幢幢添新姿;公路下滨临榕江处的几千亩虾池错落有致,汇成棋盘;枫美广头市场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乌美村南侧的吉祥寺琉璃佛教建筑群体显而易见,晨钟暮鼓、佛歌梵曲颂和谐,这无疑是一处旅游观光、礼佛参禅的好去处。 倘若有人问我揭阳何处可觅古村落,我会告诉他们一个名字,那就是——邹堂
家谱序言--广东省揭阳空港经济区地都镇南陇社区邹堂郑氏家谱家谱序言
郑姓的历史已有三千多年。它的来源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周宣王把他的 弟弟友封于槿林(今陕西华县东),建郑国,友即郑桓公。周幽王时,桓公任司徒,见 幽王无道,便向当时的智者太史伯询问自保之计。太史伯说,在洛水以东,黄河、济水 以南的虢、郐两诸侯之间有一大片土地,交通便利,物产富饶,可以在那里安置家室和 财产。桓公依计而行,可惜还没来得及安顿好,就在“犬戎之难“中被杀害了。此后, 桓公的儿子郑武公帮助周平王巩固了东周,因功被赏了虢、郐之间的土地,在那里建立 了新的郑国。由此,郑氏子孙便在这里发展繁衍起来,世袭郑公称号。郑国立国431年为韩所灭,国灭后,郑人出奔,怀念故国,以国为姓,此为郑姓之由来。 郑桓公未雨绸缪,寄孥荥阳;郑武公雄才大略,开疆拓土;郑庄公励精图治,称霸中原。郑氏三公创立的煌煌功业,永为后世所景仰。由于郑氏三公的奠基和苦心经营,郑国成了东方一颗耀眼的明珠,溱洧河畔,“有女如云”,“维士与女,伊其相谑”,男欢女爱,呈现一派升平景象。
源流迁徙--广东省揭阳市地都镇南陇社区邹堂郑氏家谱源流分支迁徙情况
制置使)损之公之長子(淮安清河人)
一斋七三公郑极(第一世)~~() 一斋七三公長子 万一(星、月、)(第二世)~~ 万一公次子 仲五公(仲二公)(第三世)~~ 仲五公長子 德一公(德三公、德六公)(第四世)~~ 生六子、名二、名六、名七、名十、名十一、名十二 德一公三子 名七公(止)(第五世)~~生三子、高一、高二、高四、 名七公三子(岳父、郑仁旺) 高四公~~棣生五子、显八、显十二、显十三、显十四、显十六、 高四公長子 显八公(第六世)~~(侗)生二子、振六、振十三过绍显十六。 显八公次子 振六公处士(大)(第七世)~~生五子、永一、永四、永六过绍振十三、永十、永十四出绍在市戴氏。 振六公四子 永十公(朋)(第八世)~~生六子、庆七、庆十、庆十五、庆十八、庆廿一、庆廿八、:(一女嫁雲嶺徐姓 永十公三子 庆十五公(暹)(弟九世)~~生二子、兴十六允賜、兴四十三允賓、:(二女長夏鳳、次毛金一 永十公三房庆十五公長子) 兴十六允賜公(午)(第十世) 生三子、 隆五温、 隆十六恭、 隆三十九堂、:(一女嫁县前毛允恭 兴四十三(金)~~生二子一女、 隆33俭、 隆101鼎、:(一女嫁下塘徐程公 隆五(温)~~生四子、 盛七(生三子、 福八思敬、 福十六思德、 福56思完)、 盛十二(沬~~生三子、 福九乌宜、 福廿五公思衢、 福65盛)、 盛十八(生四子、 福三十四、 福五十一清、 福八十一净、 福二百子轻、)、 盛又四十三(潮~~生二子、 福七十六文懋、 福百六文惠)、 隆十六恭~~生四子 盛廿三(生三子、 福三十一鳌、 福四三一鸞、 福一百十四一騮)(大器~~生五子、 福廿六一麟、 福一百三十六一夔、 福三百五十六一鲲、 福四百廿一龍。)、 盛七十八(沐~~生六子、 福六十五进士一鹏、 福七十九一鹤、 福九十九一鸿、 福一百四十五一雁、 福二百七名一鹄、 福二百四十一鸣)、 盛116(四十~~生四子、 福一百七十八一鳳、 福二百八名一虬、 福二百五十六一蛟、 福二百八十九一骥)。 永十公三房兴十六公三子 隆三十九堂(第十一世)~~生四子、盛三九有年(生三子、 福六十九裔、 福一百三十三裔、 福一百六十五裔福)、 盛五十有孚(生三子、 福一百六十五日、 福二百十一时、 福二百三十四名三元)、 盛六五有春、生四子 長名易三、福五十八孔淑 福一百廿四文忠、福一百七十拱北、 盛八六伍(生三子、 福一百九朝聘、 福一百十八朝辛、 福二百九十七祥)。 永十公三房隆三十九三子) 盛六五有春(第十二世)~~(生四子、長名易三、次福五十八孔淑、福一百廿四文忠、福一百七十拱北、)。 隆33俭~~生三子、盛五十七有禄(生三子、福九四集久、福百五二衰久、福行名良久)、盛行名有積、盛146有孝(生一子、福三百二十毛) 隆101鼎~~生二子、盛149有元(生一子福三百六十五名棸)、盛行名有乌。 永十公三房盛六五公四子 福170周久(原行179)(第十三世)字(拱北)生于嘉靖三十八年己未羊时十一月十七日 终年失考、娶王妣生终失考、葬与公同穴~~生三子、禄125啓元、禄140啓亨、碌171啓後、 永十公三房福一百七十公長子 禄125啓元(第十四世)~~生五子、寿82善孙、寿103保孙、寿117老贤、寿129老亮、寿145老德、 永十公三房禄一百廿五公次子 寿103保孙(第十五世)~~生二子、钟45玉森、钟51王枝、 永十公三房寿一百三公長子 钟45玉森(第十六世)~~(字三木、名达泗、生于崇祯十四(1641~1703=62岁)年辛巳蛇十一月初一日午时、终于康熙四十二年癸未五月廿八日卯时、葬胞虎凸坐北向南、娶周氏、生终葬俱失考)生一子、鼎29老威。 永十公三房钟四十五公之子 鼎29老威(第十七世)~~生于康熙十二(1673~)年癸丑牛五月十一日亥时、终年失考、葬姜姑垅亥山巳向、娶凌氏 生于康熙十八(1679~1756=77岁)年已未羊七月廿四日未时、终于乾隆廿一年丙子三月十五日申时、葬路头新红山壬山丙向有碑)、生四子、奕44長觀(生一子四女、俊134兆琮、螟蛉一子兆昌附俊百一)、奕62長福(生四子三女、俊83兆魁、俊97兆姗、俊112兆瑜、俊185兆璿、長嫁何士贵、次嫁金永安、三嫁金成九、)、奕85長贵(生五子、俊96兆璋、俊162兆聚、俊201兆锡、俊240兆财、俊250兆舜、)、奕110長生、 永十公三房鼎廿九公四子 奕110長生(第十八世)~~(字雲旺 康熙五十五(1716~1774=58岁)年丙申猴正月初七日卯时、终于乾隆三十九年甲午十二月廿七日辰时、葬土名路頭上分後門山丙向、娶徐氏 生于康熙六十(1721~1804=83岁)年辛丑牛五月初一日酉时、终于嘉庆1804九年甲子九月初四日酉时、葬路头中分後鬥山丑山未向、)生五子、俊120兆元、俊168兆亨、俊193兆品、俊247兆積、俊290兆通、:(一女嫁陈伯逮。 永十公三房奕110公三子 俊193兆品(第十九世)~~字金三 生于乾隆十一(1746~1824=78岁)年丙寅(虎)八月十九日亥时、终于道光四年甲申十月十四日午时、葬土名路頭坂夵頭坐东向西其虎边斜角之田俊英四百八十五龍驥之业讓出凑襟娶陈氏 生于乾隆二十(1755~1827=72岁)年乙亥十一月十七日酉时、终于道光七年丁亥十月十四日未时、生三子三女、英370万湖、英406万梁、英638万全、長嫁西垅祝永刚、次嫁塘坞垅赵堂喜、三嫁召石周德松。 永十公三房俊193公長子 英370万湖(第廿世)~~生于乾隆四十九(1784~1849=65岁)年甲辰三月初九戌时、终于道光廿九年己酉正月初七日申时、葬土名毛塘坞地内亥山巳向有碑、娶张氏、生于乾隆五十四(1789~1862=73岁)年己酉十月初八日时、终于同治元年壬戌六月十九日戌时、葬土名路頭坂社屋底田内乙山辛向、生五子一女、萃359炳华、萃432炳達、萃479炳连、萃636炳根、萃726炳福。:(一女嫁西弄祝志信 萃636炳根~~ 永十公三房英370公四子 萃636炳根(第廿一世)~~生于道光五(1825~1864=39岁)年乙酉十二月十二日子时 终于同治三年甲子十月十一日巳时 葬中分役門山丑山未时、娶南焦徐氏 生于道光十(1830~1861=31岁)年庚寅十月初七日巳时、终于咸丰十一年辛酉五月廿五日巳时、葬土名毛塘坞地内癸山丁向、生一子、豫590大高、继娶本城毛氏志望公女、生于道光廿四(1844~1909=65岁)年甲辰四月十五日时、终于宣统元年已酉二月初四日酉时、葬土名吊塘地内坐北向南、生一子、豫797大成、 永十公三房萃636公次子 豫797大成(第廿二世)~~生于同治三年甲子十十月十九日午时 娶陈氏長塘弄善海公次女 生于光绪三年丁丑正月初九日辰时 生三子、恒759宗清、恒1019宗富、恒1217宗倉、生五女、長嫁嶺洋龔衰狗公長子高增、次妳山後刘连高公次子衰有发、三嫁召石周長和子毛男、四嫁城内刘鹤星之子桂林、五嫁大陈社山底刘明坤。 豫797大成~~生三子、 恒759宗清(宗修)~~生二子二女、需635仁土、需832仁贵。長嫁南招周光喜,次嫁塘下王雲本子双善、 恒1019宗富(宗有)、恒1217宗倉 永十公三房豫七百九十七八公次子 恒1019宗富(宗有)(第廿三世)生于光绪廿七年辛丑十月十九日亥时、终于1965丁巳年十月初八日时、葬土名吊塘杆有碑、聘城内余化文奎公七女 生于宣统二年庚戌三月廿日卯时、未婚而亡、娶城内王氏三清明次女 生于宣统元年已酉五月十八日子时、终于1987年丁卯正月廿二日未时、葬土名山顶山有碑、生四子一女、需956仁才、需1037仁恭、需仁旺、需仁达